數字義烏 - eyiwu

大陳:說不完的故事


久很久以前,有一位朝廷文官到南方出差,路過義烏大陳,一走進大陳的地界,他嚇得一跳,趕緊下轎……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朝廷文官到南方出差,路過義烏大陳,一走進大陳的地界,他嚇得一跳,趕緊下轎。因為憑他的“風水知識”,他斷定這里一定出過讓“武官下馬、文官下轎”的大官。這時,天空中一陣夏雷滾過,灑下一陣雷陣雨。雨剛停息,地上的水也馬上干了。這位官員又斷定,這里的土壤是“浮沙土”,留不住水,土質不肥沃。留不住水的土地哪里出得了大官?于是,這位朝廷命官留下一聲嘆息,坐上大轎,大搖大擺地走了……

這段故事,是我們在大陳采訪時,聽一位村民說的。我們姑且不論它的真實性如何,單就我們現在的視角,這位仁兄至少犯了兩個方面的錯誤:第一,這里的土壤不像他想象的那樣貧脊,雖然是 “沙質土”,但經過勞動人民幾百年的耕種,已變得非常肥沃。加上特殊的地質構造,下面蘊藏著豐富的地下水資源。水資源豐富,發展農業就有了基礎。第二,這方土地雖然沒有出過足以讓他下轎的“大官”,但這里的人民創造出的一切,足以讓他驚嘆弗如。

有據為證。

1967年,省水利廳曾在這里做過檢測。檢測的結果:大陳的地下巖層構造呈盆地形。因此,地表水滲入地下后,不會流失很遠,而是在地底形成一個“地下水庫”層。1967年,義烏大旱 122天,大陳人卻沒有缺水的煩惱,他們靠地下水度過了難關。而幾百米外的浦江(大陳江龍潭口外),卻無論如何也打不出地下水。當地百姓迷信的說法,是龍潭口的獅山、象山把守住了大陳的龍脈,所以地下水流不到浦江去。

獅象守門是假,龍潭口的地勢險要是真。大陳江流經巧溪、蘇溪,往西北過大陳,于后陳西北出縣境,流入浦江境內。在兩縣交界處,大陳江“切”出一個關口,俗稱龍潭口。龍潭口左有獅山,右有象山,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想當年,朱元璋部將李伯升、謝再興與元軍在此交戰,由于元軍占領了有利地形,朱元璋部將大敗,李、謝只身逃脫。由此可見此地位置的重要性。

龍潭口旁的瓦窯頭還是義烏海拔最低的地方,只有41.9米(義烏海拔70米以上的占80.01%)。當地百姓對義烏最低的一丘田還記憶猶新,他們把它叫做“水底丘”,意即在水底下的田。4月上旬,當我們在大陳采訪時,瓦窯頭村66歲的金浩大老人陪我們去看了看“水底丘”。他也只能指出“水底丘”的大概方位了。因為經過多年的耕種, “水底丘”已跟周圍的田一樣平,看不出有特別之處了。對著偌大一片種滿莊稼的田野,我們只能行個注目禮,在心里想象一下它昔日的風采了。

具備了水資源的優勢,加上肥沃的土壤(大陳的土壤以重石質重壤土、中性巖安山巖風化土、中基性巖土、石灰巖土亞類成土等為主,土壤肥力高),再加上勤勞聰明的人民,使大陳在二十世紀中葉一度名聞遐邇。1969年,大陳公社后畈大隊糧食平均畝產達900千克,因“科學種田”而成了全省的典型,《人民日報》曾在頭版專門為此作了宣傳報道。這年下半年,外地至后畈參觀者達5萬多人次,高峰期每日達數千人。此后連續數年,全省乃至全國各地到大陳參觀取經的干部群眾絡繹不絕。這絕對是前文提及的那位官員預料不到的。

他預料不到的事還有許多許多,比如“一木廳”,比如“金都”,比如“贊記”商行……

一木廳位于離大陳約2公里的凰生塘村。這幢清末民初的古建筑如今保存完好。走進這幢兩進三開間的一百四十多年前的民屋,我們仿佛走進了時間隧道,那古樸莊重的外觀,那精細的雕梁畫棟,都在展示著古人的睿智與才華。更令人稱奇的是,第二進的三間大廳是用一株樟樹的木頭建成的。那8根一人合抱粗的柱子,以及數目眾多的大梁小梁,都采自一株樟樹?真讓人難以想象這株樟樹是如何的粗大了。太平天國時期,太平軍則藉此房屋作為休息場所。如今,在木廳的門楣石柱上,還隱約可辨太平軍編隊做的記號。

金都村的傳說則更令人生出許多遐想。金都村據說原叫上黃村,村里有18個兄弟,都做得一手好木匠活,遠近聞名。于是他們被推薦上京城造金鑾殿。幾年后,金鑾殿建成,皇上很滿意,想嘉獎他們,封他們做官。18兄弟因識字不多,竭力推辭,說,皇上要封我們官做,還不如把我們村子的名稱封“大”呢!因為該村大部分人都姓金,于是,皇上下令,把上黃村改為“金(京)都”,從此,金都的名稱就一直流傳下來了。

傳說只是傳說,不能當作歷史來相信。但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出來的燦爛的文化,卻是誰也否定不了的。

采訪越深入,我們越感到大陳這片土地雖是彈丸之地,卻有著藏龍臥虎的本事。“贊記”就值得研究經濟的人好好探究一番??蓜e小看這從賣煙絲起家的小小的老字號,它的主人陳亦皋可是我市解放前的首富!他和佛堂雅西村的傅也僧被稱為是義烏的“南北兩雄”。陳氏家族的生意從十九世紀中葉以來不斷擴張,二十世紀初期傳到陳亦皋手中的時候,已是一個擁有三四千畝田產、八都坑六都坑大部分山地、及藥店、肉店、布店、煤油公司、瓷器店、火腿店等眾多商號的大財團了。贊記火腿店生產的火腿銷往蘇州、上海等地區,年生產火腿四五萬只;贊記煙絲銷往鄰近的東陽、浦江、諸暨等地,有兩臺生產煙絲的機器在日夜不停地工作……他們憑著大陳江、義烏江的便利,毫無阻礙的南下北上,開展著他們頻繁的經貿往來,抒寫著大陳人古往今來的歷史。如今的大陳人,不也正是陳亦皋的一個個縮影嗎?

敘寫大陳的歷史,人們往往是這樣開頭的: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一位姓陳的禮部尚書“自東陽徙義烏龍祈鄉之龍溪(即現大陳江)花園,遂構屋于磯山居焉,時從大陳稱之”。

作者續記:自宋至清,大陳均屬龍祈鄉。1946年后,鄉鎮裁并,改稱大陳鄉,下轄10保。解放后,大陳鄉由蘇溪區管轄。1983年,政社分設,大陳公社又改稱大陳鄉,下轄13個行政村。1987年,撤鄉建鎮,稱大陳鎮。今年3月,為拉開大城市發展規模,楂林鎮和東塘鄉并入大陳鎮。

如今的大陳人,正創造著一個令世人矚目的奇跡:全國鄉鎮企業示范區、建設部小城鎮建設試點鎮、浙江省百強鄉鎮、中國襯衫之鄉……在歷史的緊要關頭,大陳人從來都是縱橫捭闔,悟性十足?!?br />
義烏新聞網 朱慶平 朱雪梅


# 大陳:說不完的故事    {最后編輯時間:2004-03-09}

 相關內容
亚洲成女人综合图区,欧美成本人视频免费播放,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一区二区,国产精品人成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