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間,八角井的知名度很高,但知道它叫“富井”的人很少……
在義烏市繁華的城中中路與下車門路交接處,有一口八角井,是義烏“四大名井”之首。直到現在,很多下車門社區的居民一直習慣每天到八角井挑水喝。
關于八角井,下車門社區還有著不少傳說。據一個姓李的老人說,他聽爺爺說,這口井是他們祖上一位太婆的陪嫁。八角井是民間的說法,這口井在官方記載上,叫“富井”,是舊時義烏城內最著名的“四井”之一。據《義烏縣志》載,義烏四大名井,泉水清冽,久旱不干:八角井在南門外下車門,歷稱第一;金井在朝陽門外門前塘邊,傳系金姓為嫁女與黃姓開鑿;黃井在荷花芯,傳系黃姓女之陪嫁;王僉事祠井在今鳳林巷內河沿。其中八角井是富井,金井是貴井,黃井是貧井,王僉事祠井是賤井,四井之稱,以泉之多少、清濁為別。泉多為富,少為貧,清為貴,濁為賤。唯富貴二井,最甘美。
據記載,富貴貧賤四井應是東晉郭璞所鑿。古時強調“四井為邑”,后亦用以泛指創建國家、治理國家。因此,有學者據此分析,認為郭璞選鑿的四口井的方位,應該是晉時烏傷縣城大致范圍的坐標。
在民間,八角井的知名度很高,但知道它叫“富井”的人很少。傅健說,這跟義烏江有很大的關系。歷史上,義烏一直是個水災頻發的地方,古人認為水災泛濫是江中的蛟龍在作怪,為了鎮水患,人們就借用禹王鎖蛟的典故,修八角井以鎮壓蛟龍。井口左側還矗立一石柱,柱身系一千鈞鐵鏈,一端下垂井底。下車門的八角井應該也具備這樣的功能。
由于城市建設等原因,四井如今只剩下一口富井,貧井、賤井在2000年的舊城改造中消失。貴井,由于影響交通,也已被城中中路所覆蓋。
2010年6月9日,作為富井的八角井被命名為義烏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與孝子祠、大安寺塔一樣,成為古老義烏的象征。
# 義烏四大名井
{最后編輯時間:2012-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