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義烏 - eyiwu

在競爭中成長--訪《義烏商報》社長胡濱


 比起經營指標、發行量的漂亮成績單,胡濱更強調的是新聞宣傳水平的提升。

 報業危機深重的寒冬里,其實還有一抹暖陽——縣市報。因為這類報紙獨特的地域性以及缺少規?;母偁?,而顯得安康和平靜。中國特色的報刊管理體制,在很長時期內更是保證了縣市報的地域獨有性。

  《義烏商報》就是這樣一張區域性的報紙?!读x烏商報》由《義烏日報》與《小商品世界報》合并而來。雖然頂著商報的名號,可是和日報一樣,承擔著黨報的功能,是當地報業的當然“長子”。

  商報的生存環境可謂得天獨厚——依托以商興市,以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名聞于世的義烏。在這樣的沃土下,應該不愁報紙的經營和發展吧!所以,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商報的小日子一定過得不錯。果真如此嗎?

  狼來了,是奔跑拓地還是扎緊籬笆?

  “實則不然!”社長胡濱回憶起五年前他初到報社時的情景,用“兵臨城下”四個字來概括商報的辦報環境。據統計,當時義烏僅有70萬本地人口,在當地發行的報刊卻有29種。其中,一度發行量超過萬份的有6種,發行近5000份的有4種;有11家市外紙質媒體在義烏設立記者站。再加上義烏本地有260多家廣告公司,10多個網絡公司,以及電視臺和廣播電臺等,媒體競爭日趨白熱化。2006年10月金華日報社主辦的《浙中新報》把整個編輯部搬入義烏,收縮戰線,聚焦社區,報紙定位為“義烏本地的晚報”, 80%新聞采自義烏。由于投入了扎實的編輯經營力量,新報在義烏站穩了腳跟,2008年新報的發行量為3萬份左右,廣告額1800萬——“狼”還真的來了!

  怎么辦?是動用種種行政手段圍追封鎖,還是奔跑拓地,做強做大自己。商報的選擇是后者。商報一方面主動改版,“以時政報道平民化、經濟報道深度化、都市報道生活化”為辦報理念,提升新聞品質;一方面以攻城拔寨之勢,主動走向市場,尋找發行的空白點。經過兩年的努力,商報突破重圍,收獲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績單?!?011年我們的廣告經營收入達到6000萬,發行11.2萬份。在全國縣市報中排名第一。雖然《蕭山日報》綜合經營收入更高,但就單張報紙指標來講,全國無出其右”。低調的胡濱談及這一點,還是略有得色。

  面對這場報業競爭,胡濱非常感慨,他說“謝謝新報,我們共同努力把義烏的新聞市場做大了”。也許是覺得這樣的言詞還不足以表達內心,他再一次強調,“我的感謝是發自內心的。正是有了新報的加入,我們更清醒地認識了自我,明確了努力的方向?!?/p>

本土的報紙,三位一體的市場定位

比起經營指標、發行量的漂亮成績單,胡濱更強調的是新聞宣傳水平的提升。談及縣市區的新聞資源,胡濱打了個比方:“集雨面積較小”。對傳統的新聞報道來說,這似乎是一個先天不足。但是,縣市報由于有了明確的區域定位,又有足夠的優勢把本地新聞做深做透。因此商報以“義烏人自己的報紙”為口號,形成了“黨報、商報、都市報”三位一體的市場定位。

  首先是正確認識新時期黨報的功能和定位?!安灰炎龊眯麄髋c辦好老百姓喜歡的報紙對立起來”。在商報看來,“當地最大最權威的新聞來源當然來自市委市政府?!币虼?,做好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的宣傳和解讀是商報應有的題中之義。

  同時,商報通過放大義烏新聞,對新聞版面進行本土化、個性化設置,及時反映百姓心聲,推進政府制定各項惠民政策,成為政府和百姓的一座橋梁。目前每天出版對開12個版面,其中有8個為地方新聞版,依次為要聞、時政、時評、看點、社區、民生、社會。在地方新聞上深耕細作,把本土新聞做深、做透,做出特色,做出品牌來。這是報紙的內在要求和自身優勢之所在。

  其次圍繞義烏當地的商業特色,做足做深商業文章,為主要讀者提供有效服務。國際商貿城有經營商位5萬多個,這是商報的主要讀者來源。商貿城匯集了34個行業、40多萬種商品。市場強大的集聚輻射功能,形成了豐富而全面的巨大信息流,其商品信息、行情的變化,直接影響著全國小商品市場,是全國各地小商品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的“指南針”、“風向標”和“晴雨表”?!?strong>義烏商報》有針對性地開辟“義烏市場”、“商貿資訊”、“新聞觀察”、“商貿時評”、“區域亮點”、“商城視線”、“行業透視”、“物流窗”、“權威訪談”、“商海故事”、“在商言商”等專版和“市場動態”、“行情分析”、“外貿經營”、“中國小商品城每月行情綜述”等多個欄目,重點報道義烏市場的商品信息,及時把握行業商品變化的動態和趨勢,為小商品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及時科學地提供各種最新的商品信息,為他們搭起信息服務的平臺,其實用性、指導性強,很受讀者歡迎。

《義烏商報》還被商務部指定為小商品每周價格指數和每月價格指數的指定發布平臺。

  在辦報實踐中,商報積極借鑒都市報的長處,在形式上大膽采用連版報道、特刊式報道、回放式報道、新聞博客等手法。生動活潑的報道方式使宣傳報道更可親可信可用。

  深入社區,反映民生是商報的另一特色。在今年新聞戰線的“走轉改”活動中,商報設立了“記者進社區”的欄目,設置了社區紀實、社區明星、百姓故事、鄰里之間等子欄目;并在民生、社文等版面開設走基層記者調查、法律信箱、商報服務站、商報網事等欄目,多角度開展法制教育宣傳,注重政策解讀,為讀者服務。

永恒的文化追求,做一個有深度的人

  和別的老總不太一樣,胡濱說自己在報社內部經常提醒員工,不能以報人自居,因為“商報的辦報歷史還比較短,離真正意義上的報人還有很大的距離”,但他話鋒一轉:“我們最終的追求就是要做一個優秀的報人,做一個有深度的人。這應該是媒體人永恒的追求,也是商報希望倡導的報業文化”。

  有深度就是要有思想的深度,要讓讀者感到“商報的編輯記者看問題、分析問題的眼光有獨到之處?!?br />
  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報社通過多種途徑,努力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特別是提高年輕記者的專業素質。

  2011年報社組織三批年輕的采編人員到杭州、上海進行為期十天的脫產學習;并邀請媒體專家等來報社授課,還邀請僑辦、文史等綜合部門給青年記者開辦形勢分析報告、禮儀培訓等多種講座,拓寬大家的視野。為了推進學習型組織建設,商報在報社內部開辦“商報講壇”,主講的大多是報社內部的編輯記者,在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內,大家互相交流思想,進行觀點碰撞。因為有了“商報講壇”這個載體,采編人員有機會沉下心來對日常工作進行系統地梳理和理論思考。 “那一陣商報的論文都發表得多起來。前前后后,一下子冒出了十多篇業務論文”。

  新的一年里,商報把目光投向了新媒體的布局。他們計劃利用紙質媒體的品牌優勢,推動相關的網站建設;同時,和走向全球的小商品一樣,商報也將自己的品牌形象通過《美國僑報》義烏商報版、《義烏商報》加拿大版、《歐洲時報》義烏商報版等載體在全球七大洲落戶。商報“走出去”戰略大力推介了義烏經貿信息,吸引了全球目光,很好地提升了義烏的知名度。


# 訪《義烏商報》社長胡濱    {最后編輯時間:2012-03-15}

 相關內容
亚洲成女人综合图区,欧美成本人视频免费播放,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一区二区,国产精品人成在线观看